2013年10月10日,晚8:00.英才学院13级高职造价一班在肠楼大厅,由团支书的带领,同学们装饰教室。
教室,不仅是学习、更是学生生活着的一片空间,对其进行布置和美化,使其成为无声的教育资源,能激发和触动学生的心灵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。这就要求我们改变那种有环境而无环境文化的状况,赋予班级环境一定色彩和教育意识,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。 学生参与布置教室有利于提高主体意识。学生参与教室的墙面设计与制作活动,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性,有利于提高班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,增强归属感。布置教室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。
布置教室的目的不能仅仅为了改善或美化环境,为布置教室而布置教室。要克服布置教室仅仅为了完成上级的检查要求,满足参观者的审美需求,满足学校开展竞赛争优求胜要求的倾向,明确目的、理好思路、澄清价值取向,并关注布置教室过程,注意观察学生在布置教室中的问题和表现,提供促进学生发展的机会和平台。 班级文化具有间接而内隐的教育影响,是“潜在的教育”“隐形的教育”,班级文化不仅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,还能为形成一个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着桥梁纽带作用,班级文化的舆论引导作用,更能使学生明辨是非,分清道理。因此,班级文化建设是优化班集体的有效途径。